当前位置:

《零陵文旅丛书》| 何仙姑的传说

来源:零陵融媒中心 作者:唐浪 杨金砖 彭涛凯 编辑:单建华 2019-12-27 14:39:30
—分享—

关于何仙姑的传说早于唐宋之间就在民间有所流传再经元明清的不断演绎与丰富其道行性格渐次丰满

????_20191227143726.png

                                                                          何仙姑村 / 陶旭日摄

关于何仙姑的身份,《浙江通志中说何仙姑是一位采樵女,《福建县志里称她是一位卖饼女邓南的岭南丛述中说她是一位织鞋姑娘,《永州府志零陵县志则称其为放牧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南宋赵彦卫的云麓漫钞卷二有这样一段描述

诗寄太原学士》:风灯泡沫两相悲未肯遗荣自保持颔下藏珠当猛取身中有道更求谁才高雅称神仙骨智照灵如大宝龟一半青山无卖处约君携手话希夷元祐七年九月九日钟离权书颍川庄绰跋云

昔维扬有何仙姑者世以为谪仙能与其灵接一日钟离过之使治黄素乃书此诗吕公亦跋其后今俟王学士至而授之后数日王公敏仲自贰卿出守会稽至维扬访姑即以与之王秘不以示人宣和丙午其子诚为西京留司御史绰有中外之好提其临本

从赵彦卫的记录可以看出何仙姑为维扬人且与汉钟离吕洞宾联系密切

但是拨开层层雾障发现在众多的文献里以广东增城与湖南永州二说文献最为完整

关于增城何仙姑传说最早见于中唐戴孚广异记》,其后的太平广记》(卷六十二对其转引时题曰何二娘”。其文曰

广州有何二娘者以织鞋子为业年二十与母居素不修仙术忽谓母曰住此闷意欲行游后一日便飞去上罗浮山寺山僧问其来由答云愿事和尚自尔恒留居止初不饮食每为寺众采山果充斋亦不知其所取罗浮山北是循州去南海四百里循州山寺有

杨梅树大数十围何氏每采其实及斋而返后循州山寺僧至罗浮山说云某月日有仙女来采杨梅验之果是何氏所采之日也由此远近知其得仙后乃不复居寺或旬月则一来耳唐开元中敕令黄门使 往广州求何氏得之与使俱入京中途黄门使悦其色意欲挑之而 未言忽云:“中使有如此心不可留矣。”言毕踊身而去不知所之其后绝迹不至人间矣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其事有三一是上罗浮山事奉僧众二是循州采梅三是开元征召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八十九亦有何仙之记载 增加了食云母而飞升的情节。《白孔六帖卷五中指明何仙姑传说的发生地点在广州增城”。于是何仙增城说便由此而生

李桂红在其何仙姑传说一文中对何仙姑增城说作了另一版本的诠释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历代神仙通鉴等书中说何仙姑是唐代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何泰之女住云母溪何仙姑出生的时候紫云绕室头顶生有六毫十三岁的时候她跟女伴入山采茶她跟女伴入山采茶走失了伴侣迷失了道路独自在山间寻道行走忽见东峰下站了一个道士鹤顶龟背凤目疏眉修髯飘拂神态飘逸何仙姑急忙上前参拜道士拿出一枚仙桃给她很慈祥地告诉她这是仙桃吃了它日后就能升天成仙何仙姑吃了仙桃后道士指给她归路并说以后可来此相会自此以后她便不饥不渴洞知人事休咎何仙姑十四五岁时一天晚上梦见神人教她食云母粉后便可往来于山顶之间身体轻捷其行如飞她常早晨上山傍晚便采许多种草药回来时常还采许多山果给父母吃何仙姑生性贞静极有孝行容貌清丽庄重典雅且天资聪颖通晓世事琴棋诗书一学便通真正才貌双全许多富贵人家慕名求亲但她喜清净道行发誓不嫁她父亲何泰是开药材铺的她很擅长医药替人治病且常利用替人看病之机劝人行善止恶告诉病人诸病乃由诸不善所生欲要延寿养生先要戒杀生不食众生之肉当行慈惠以及虫蚁要多行放生孝敬父母惠恤贫苦广济群众当知善恶报应丝毫不爽不少病人听从她的教导修桥补路行善广积阴德同时服用她开的草药果然诸病痊愈当地的人都以她为神人尊敬地称她为何仙姑

显然李桂红的何仙姑的传说已是将各种版本的何仙姑的事迹加以了整合不再是广异记上的何仙”。

新近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外编亦支持此说童养年辑录的全唐诗续补遗》,根据太平广记》《孔氏六帖》《舆地纪胜广东通志等书把何仙姑列入初唐人物仙姑增城何泰女生唐开耀间

但是在增城何仙的文献里无论哪一个版本都没有提及何仙姑与吕洞宾等神仙们的瓜葛而只是提及她对外丹的修炼和救人苦难的善行 显然增城何仙与八仙过海中的何仙存在一定的差异


来源:零陵融媒中心

作者:唐浪 杨金砖 彭涛凯

编辑:单建华

阅读下一篇

返回零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