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史砺青春 实干践初心

来源:梳子铺乡 作者:​唐晨晟 编辑:眭振华 2025-07-23 08:06:48
—分享—

唐晨晟

站在李达故居的书桌旁、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的战图前,新时代青年触摸百年党史奔涌的力量,从中汲取坚持真理的骨气、人民至上的底气、自我革命的锐气,扎根基层沃土,在人民需要的地方扛起担当。

一、执“真理之钥”破思想迷雾,在学思践悟中铸牢信仰根基

坚持真理是共产党人穿越风雨的精神灯塔。从李达同志翻译《唯物史观解说》播撒马克思主义火种,到方志敏同志“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铮铮誓言,党史深刻昭示:真理是行动的指南,更是信仰的基石。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首要任务是握紧“真理之钥”。深学理论“增钥齿”。要以体系化精读为核心。系统研习权威文献与著作,按照关键专题深化理解,通过深度“领学+研讨”碰撞思想火花。关键在于溯源性追问。紧密围绕“六个必须坚持”世界观方法论精髓,结合历史与现实案例,深入剖析“两个结合”伟大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终通过成果检验机制。撰写高质量的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等检验学习效果,确保学深悟透、入脑入心。躬身实践“固钥身”。要以精准对接问题清单为起点。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蹲点式”调研,紧扣群众急难愁盼,精准锁定“问题清单”。随后通过项目化推进解难题。选取代表性难点设立实践项目,详细记录实践过程、方法效果、矛盾解决路径。最后定期组织复盘会。邀请群众参与评估,总结成败得失,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真理力量的理解与运用。破圈传播“砺钥纹”。创新表达形式。编排红色情景剧和微电影还原奋斗历程;运用VR直播探访革命旧址,实现沉浸式体验;开发生动活泼的H5、图文短视频,在社交媒体精准投放,让党史“活”起来。转变话语方式。紧扣民生关切,用乡音土话将“政策理论”转化为“家常话”。注重效果反馈。在宣讲中征集意见建议,形成“反馈、调整、优化”的完整闭环。

二、持“人民立场”固奋斗阵地,在躬身服务中践行初心使命

为民情怀是共产党人行稳致远的精神坐标。“灯笼点烛心里明,红军战士得人心。不拿群众一根线,不要工农一根针。”这首在画眉山村代代传唱的歌谣,不仅承载着对红色历史的深情记忆,更用质朴的语言印证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颠扑不破的永恒真理。新时代青年深入服务基层,须站稳这个“人民立场”。系情于民“听心声”。走进农家屋舍、社区楼宇,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把家长里短的“小烦恼”、鸡毛蒜皮的“小诉求”、关乎生计的“小忧愁”,都当作自己的心头大事来听、来看、来感同身受。惠及于民“办实事”。把倾听到的呼声、体察到的需求,迅速转化为一件件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具体行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守护好一方水土的蓝天碧水,全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问计于民“聚众智”。构建多层次的参与渠道,线下利用群众熟悉的环境开展“板凳会议”,消除心理距离;线上利用网络问政平台、小程序投票等方式降低参与门槛,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热情。

三、挥“革新之刃”破发展藩篱,在刮骨疗毒中激荡青春锐气

自我革命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制胜法宝。红六军团湘南战役后战术革新的“绝地反击”,彰显着刀刃向内的勇气。新时代青年建功基层,需磨砺这把“革新之刃”。照镜自省“常淬刃”。坚持自我革命精神,对照党章党规、先进典型、群众期盼这面“明镜”,检视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宗旨意识是否牢固、担当精神是否懈怠。勇于直面工作失误,敢于承认知识盲区,乐于接受群众批评,将每一次自我剖析视为刀刃的磨砺,剔除思想上的“锈迹”与行动上的“钝感”,确保刀刃始终锋利。破旧立新“敢挥刃”。聚焦乡村振兴堵点、产业升级难点、民生改善痛点,敢于突破路径依赖和经验主义桎梏。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在矛盾最尖锐处挥刃开路,在改革最吃劲处精准发力。无论是推动土地流转模式的创新,还是探索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或是优化便民服务流程,都要以革新锐气破除不合时宜的“旧框框”。制度固本“铸铁刃”。将从躬身实践中积累的智慧加以升华,构建常态化的发现问题与反馈机制、科学化的决策执行与评估流程、刚性的监督约束与激励机制,使革新成果固化为推动基层发展的坚实制度保障。

在永州这片浸润历史的沃土上,新时代青年开启了新的征程。无需豪言壮语,只需将心中力量,化为肩上担当、脚下印记,踏实肯干,躬耕不息,让初心在汗水中愈发明亮。

(作者单位:零陵区梳子铺乡人民政府)

来源:梳子铺乡

作者:​唐晨晟

编辑:眭振华

阅读下一篇

返回零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