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南津北路升起“暖心虹”——零陵区荷叶塘小学人行天桥建成侧记

来源:零陵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情陆 唐颖 编辑:梁园翠 2025-08-19 15:48:06
—分享—

本网讯(记者 杨情陆 通讯员 唐颖)从昔日车流穿梭的斑马线上5分钟的忐忑等待,到如今走过天桥仅需1分钟的从容步伐,同一条上学路,在经过90天的精心建设后,为学校师生及周边市民铺就了全新的安全通途。如今的零陵区荷叶塘小学人行天桥,以优雅的弧线跨越繁忙街道,将曾经的“步步惊心”化作如今的“步步安心”。

消弭“人车博弈”的民心刻度

这座天桥,精准直击零陵人心中最深的“堵点”——南津北路荷叶塘小学和永州九中师生的“过街难”。作为零陵区南北向交通主干道,这里日均车流超2万辆。每到上下学高峰,荷叶塘小学3300余名师生便要与密集车流进行危险“交汇”。家长王女士回忆起过往仍显紧张:“以前接送孩子,每次都死死拽着孩子胳膊,眼睛紧盯着车流,下雨天神经更是时刻绷着!”学校保安点开2024年的手机视频:湿漉漉的斑马线上,尽管有老师、家长志愿者穿着反光背心,在交警指导下奋力挥动小旗引导车流,每日上演着“5分钟冒险之旅”。

年近七旬的刘奶奶如今站在窗前,看着孙子走上天桥,脚步轻快得像只小鸟。而几个月前,她还总在家门口来回踱步——孙子每天要独自穿过南津北路,“听见楼下刹车声就心慌”。这种对“安全通行权”的迫切诉求,并非个别家庭的焦虑。当这条主干道的天桥建设被列入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工程榜首时,家长群瞬间沸腾起来。

2025年5月初,荷叶塘小学人行天桥建设工程正式启动。零陵区住建局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工艺,主桥全长37.1米、宽4米,两侧设双向人行梯道,同时优化管线迁改以保障周边商户经营。施工蓝图公示当天,居民王大爷戴着老花镜挤在展板前,指着设计图欣喜地说:“这高度够安全,护栏也密实,娃娃们走在上头,我们老家伙心里就踏实咯!”

90天“绣花功夫”织就钢铁彩虹

“既要速度更要温度!”工程队长至今记得7月正午的炎热:为避开商户营业高峰,施工方创新采用“夜间吊装+白天消噪”模式,78吨钢桁架在凌晨进行吊装,工人用棉毡包裹机械将噪音降至60分贝。“这座桥像‘搭积木’一样组装而成,”他指着桥体焊缝介绍,工厂预制的主桁架运到现场后快速拼接,工期直接缩短30%。钢筋工李师傅的后背在50℃的桥面凝结出盐霜,却总是说:“这是孩子们的‘安全腰带’,焊道得比自家门框还结实。”

在工程协调推进会上,有区领导道出初衷:“民生工程好不好,最终由群众说了算。我们多问一句、多看一眼,可能就是老百姓心里多一分踏实。”

天桥的设计藏着不少巧思:双向梯道设计通行能力达120人/分钟,上下学高峰也不会拥堵;桥面做了防滑处理,雨天行走稳稳当当;1.2米高的护栏刚好护住低年级孩子,家长站在桥边能清楚看见孩子走进校门。学校徐老师算了笔账:“过去师生过街平均要5分钟,现在1分钟就够,再也不用和车流‘抢时间’了。”

家住临街商铺二楼的刘姐起初对施工有些担心——怕噪音影响生意。没想到项目部主动上门,不仅把机械挪到了离店铺最远的位置,还顺手帮她加固了因管线迁改震松的窗框。“后来看到工人们大半夜还在调灯光,怕晃到居民窗户,我们反倒常给他们送水。”刘姐笑着说。

小桥大治的温暖注脚

荔枝东路的家长们变化最明显:以前送孩子到校门口,攥着孩子的手要到校门里才松开;现在站在天桥这头,看着孩子蹦跳着跑过桥面,挥挥手就能转身离开。“这座桥真是建到了群众心坎上,”陈女士翻出手机里小宇在天桥上的照片,“你看这笑脸,比啥都实在。”

从方案公示时采纳家长“加个雨棚”的建议,到梯道转角处的防撞包边设计,这座天桥的每个细节都透着“把小事当大事办”的心思。区住建局负责人表示,后续将依据相关规定,建立季度巡检机制,重点监测护栏稳固性、桥面防滑性能等指标,让“安心桥”始终保持安全本色。

“民生工程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心账。”有区领导在视察完工的天桥时,指着桥上欢笑的孩子们说,“你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自然把你记在心里。”

记者手记

90天工期兑现的承诺,丈量着零陵的治理精度;居民发自内心的笑容,见证着民生工程的温度。如今在南津北路,孩子们过桥时的笑声、老人散步时的闲谈、商户开门时的吆喝,都成了这座桥的“背景音”。钢筋水泥搭起的不仅是过街通道,更是人心与人心的连接——就像小宇妈妈说的:“这桥走着稳,心里更稳。”

来源:零陵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情陆 唐颖

编辑:梁园翠

阅读下一篇

返回零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