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千年的哲学教科书愚溪一角。沈默摄
(湖南图片库)柳宗元文化旅游区柳子庙。雷中祥摄(湖南图片库)
胡艺华
湖湘大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张家界是一幅画,益阳是一首歌,而永州是一本书。若以书而论,历史渊源深远、人文底蕴厚重的永州,绝不是一本消遣怡情的畅销书,而是一整套聚珍荟萃、博大精深的系列丛书。其中既有“灿若星河、辉映潇湘”的历史书,也有“孤独漫步、千古绝唱”的文学书。除此之外,还有散落在历史深处、掩映在传奇背后的、延续了千年仍熠熠生辉的哲学教科书。
翻开这本哲学教科书的扉页,首先就会看到一个名字——柳宗元。
柳宗元,出身官宦世家和文学世家,素有抱负,少年得志,30岁左右就成为当时朝廷最年轻的政治明星之一。32岁时,由于“永贞革新”失败,他被逐出长安,一路遭贬,最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开始了长达10年的贬居岁月。
从车水马龙的繁华京都到荒僻贫困的南蛮之地,从春风得意的革新代表到备受打击的闲人,这样的落差、落魄使柳宗元整个人几乎陷入精神崩溃、心如死灰的边缘。但幸运的是,永州空灵秀美的山水给他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深沉的哲学思考,永州淳朴厚道的民风给他以温情的心灵慰藉和深厚的民本情怀,使他能够在千万孤独和悲愤交加中静守初心、砥砺前行。
在永州的10年,远离了歌功献媚和勾心斗角,远离了丝竹乱耳和案牍劳形,柳宗元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留在了潇湘两岸和神奇永州,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山水神韵和民生疾苦,把更多的身心投入到研古论今和撰文著书。在永州的10年,是他从政治失意转向学术崛起的光辉岁月。其间,他把满心的家国情怀、满腔的青春热血和满腹的情思才华,融化在永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叶、一景一物之中,最后凝结成一篇又一篇脍炙人口、流芳千古的诗文。
据统计,《柳河东全集》共收录文章540余篇,其中有317篇写于永州,约占五分之三。更为重要的是,柳宗元的代表作基本上是在永州完成的。贬居永州10年,他在哲学、文学、历史、政治等多个方面都颇有建树,可以说创造了他一生中最辉煌、最豪放、最洒脱的一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柳宗元在哲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的诗文,包括山水游记和五言绝句,之所以能更为深切地打动和震撼人的心灵,之所以能够穿越历史时空而历久弥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们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学理、道理、情理,从而在思想内涵和精神格局上达到了一个非同一般的哲学高度。与此同时,他撰写了大量有影响的哲学名篇,其中《天对》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和宇宙观,把中国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推向了一个新高度;《捕蛇者说》《封建论》《六逆论》等作品彰显了深刻的民本思想,对后来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国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永州八记》《游黄溪记》《江雪》等作品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堪称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经典之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柳宗元在永州的10年,不但奠定了他在哲学领域不可忽略的地位,而且造就了永州在中国哲学领域中的独特地位,也赋予了永州的哲学意蕴和永州人的哲学气质,为千年永州锻造了生生不息、世代传承的文化基因。
柳宗元在永州留下的,不只他走过、看过、赏过、赞过的永州八景,后世传诵、传播、传承、传习的《永州八记》。他手中那支点石成金的笔,为永州这片曾经荒芜的“南蛮之地”播撒了一粒哲学的种子,培植了一代又一代哲学的巨匠。在这个震古烁今的哲学家群体中,既有一代儒学宗师、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周敦颐;也有南宋名相张浚之子、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张栻;还有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代表人物李达;更有中国现当代著名哲学家、中国哲学和中国哲学史等领域的名家石峻。
这些哲学巨人都曾在永州的山水间行走和呼吸,再从永州的土地上走向更高远、更辽阔的中华大地,在历史时空的千年跨越中前后承继、传承接力而又各成一体,共同书写了千年中国哲学发展中的“永州范本”,也共同铸就了千年永州古城文脉中的“哲学基因”,更共同诠释了千年经典人生哲学中的“永恒光芒”。
千年之后的今天,当我们徜徉在永山永水永州城的青山绿水之间,回望柳宗元走过的足迹,聆听柳宗元吟诵的声音,那一本深邃、深情、深厚、深沉的哲学教科书仿佛一道光芒,至今仍闪耀在潇湘源头的上空,映照在我们真纯如初的心灵世界。
(作者系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胡艺华
编辑:梁园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