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漆画是以漆作颜料,运用漆器的工艺技法,经逐层描绘和研磨而制作出来的画。由于画面多用黑漆磨光,所以表面呈现出宝石的乌亮光泽,古朴深厚,富丽堂皇,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
(一)基本技法
磨漆画在借鉴传统漆器技法的基础上,溶入现代绘画艺术手法,将“画”和“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制作出来的画具有色调明朗、深沉,立体感强,表面平滑光亮等特点。其制作方法是:先以生漆和瓦灰按脱胎工艺技法在木板上上漆打底、磨制光滑,然后用调配好的色漆在底板上层
层描绘出各种纹样。利用上漆的厚薄不匀,使画面产生富于变化的明暗调子,从而具有立体感。在作画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现物体,还可以根据画面内容的需要,采用宝石、螺钢、蛋壳、金、银、锡等材料进行镶嵌,使画面层次更加丰富。最后,经打磨并罩上透明漆,用细瓦灰与生油推光。 正因为“磨”体现了天晨漆画的独特工艺,故称为“磨漆画”。
(二)常用漆料
1.推光漆
磨漆画要“磨”。推光漆成膜坚硬,耐打磨推光。有透明推光漆、半透明推光漆、快干推光漆、黑推光漆。色透明推光漆、色推光漆或油光漆(用于打金胶、不可用于磨漆画髹涂),由作者自己用透明推光漆、半透明推光漆加颜料或明油调和。推光漆漆画耐磨,耐久,耐水,耐热,耐冲击,耐一定光照,耐弱酸碱、盐和油剂、溶剂的侵蚀,光色含蓄,内蕴深厚,最能代表磨漆画的品格。在理想的温湿度中,一般干性的推光漆髹涂厚度,涂层约8~12小时表干,24小时实干,可以进行下道髹涂,3~7天才能打磨,再下窨3~7天推光为好。温湿度不一,漆性不
一,髹涂厚度不一,干燥时间的差异较大。推光漆漆画施工期长,工艺复杂,成本偏高,干燥
需要窨房温湿条件,干燥前对人体有过敏伤害,色调较深,难以表现高明效果,其制作工艺较难在初学者中普及。
(2)腰果漆
腰果漆是一种天然树脂型油基漆。它以腰果壳液为主要原料,与苯酚、甲醛等有机化合物经过缩合聚合反应,加溶剂调和而成。腰果漆价格低廉,干燥不需要窨房设备,干燥过程对人体没有过敏伤害,透明度、流平性较 大漆好,可以调配出浅色漆和比较艳丽的彩色漆,耐磨、耐烫、耐酸碱性能也较好。春夏季通风干燥的情况下,一般4小时内表干,隔夜便可继续髹涂,两三天可以打磨,再放一二天推光。但是,腰果漆附着力不及大漆,不能厚涂(厚涂则里层不干,翻底起皱),难以用引起、堆绘造出不平,遮盖力、耐久力均不如大漆。腰果漆漆画显得单薄,缺少大漆漆画那样丰富的技法和含蓄浑厚的美感。腰果漆不能与大漆混合髹涂。
(3)聚氨酯
初学漆画的人往往选择聚氨酯作漆料。作聚氨酯漆画的人越来越多了。聚氨酯又称玻璃漆,成膜呈透明淡黄色,厚硬耐打磨,推光以后光亮平滑,耐腐蚀性、耐热性能好。春夏秋季通风干燥的情况下,涂膜半小时便可以表干,四小时实干,隔夜可以打磨,隔天可以推光。漆料性能容易掌握,操作简便,施工期短.漆画家的创造使聚氨酯漆画的技法日渐丰富。聚氨酯由甲乙双组分反应成膜,配比是:685 聚氨酯甲乙组分之比100∶25,745聚氨酯甲乙组分之比 80∶100,7110 聚氨酯甲乙组分等量。夏季涂膜干燥过快,溶剂来不及挥发,会造成雾斑气孔,可以适当减少甲组分用量,加大乙组分用量;冬季施工,如要成膜快,漆膜硬,可以适当加大甲组分用量,减少乙组分用量。甲组分配比过大,则成膜脆,不耐冲击,乙组分配比过大,则成膜强度不够,发软、发黏。聚氨酯使用过程中,切勿接触水和大漆用稀释剂,否则将导致胶凝报废。聚氨酯的稀释剂有二甲苯、环已酮、醋酸丁酯等,比大漆用稀释剂贵,对人体的伤害不似大漆触及皮肉,
而是危及血液。涂料成膜以后,稀释剂挥发殆尽,不再存留于涂层,多用稀释剂,无形加大了漆画成本。所以,只要黏度可以髹刷并流平,便不要多兑稀释剂。
不管用哪种漆料作漆画,都要环境清洁,光线充足,避免灰尘、煤气等污染,春夏季和秋初施工最好,冬季气温低,影响漆膜干燥速度和光泽度。
磨漆画的制作工艺是在传统漆艺中填嵌罩明门技法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的。传统漆艺被拿来,又完全被打破,画面需要怎样处理,便出现了怎样灵活的工艺。传统漆艺讲求工艺细致,处处到位,规矩和法则代替了创造;漆画制作则细于所当细,粗于不可不粗,或平,或不平,或亮,或暗,强调自由的创造和感情的表达。
(三)艺术特色
漆画之美,在于它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多样化的技法,例如,描漆似工笔之美;画漆似重彩之美;刻漆似版画之美;堆漆似浮雕之美;刮漆似油画之美;泼漆似水彩画之美。漆画工艺制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沉淀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精品。在充分借鉴传统漆器技法的基础上,溶入脱胎漆器的制作手法,加以现代绘画多种元素,将“画”与“磨”有机结合起来,使创作出来的漆画具有色调明朗、深沉、立体感强、表面平滑光亮等特点。
(四)永州磨漆画的起源和发展
永州磨漆画是由300多年前的民间壁画演变而来,1980年经潮水乡农民陈有明、张玉花等民间艺人始创而兴起,是潮水农民画师将绘画创作与磨漆技艺结合而诞生的一种民间艺术。永州磨漆画的创作材料很广泛,主要有木材、油漆、油画颜料、金属、陶瓷、蛋壳、木炭等,制作工艺融绘画、镶嵌、粘贴、涂漆、打磨、抛光于一体,创作题材贴近百姓生活,充满纯朴的乡土气息。
1983年10月,潮水农民作者张玉花创作的《乡村集市一角》,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青年农民画展获奖。1987 年,冷水滩市首届梅城金秋艺术节举办“潮水农民画展”,时任零陵行署副专员秦光荣观看展览后,给予高度评价,并题写“农民画家农民画,乡土风情乡土情”的题词。
陈有许与磨漆画。
至1990年10月,潮水农民画发展成潮水农民磨漆画,有业余创作人员近300人。同年12月,省著名国画家钟增亚莅临潮水乡指导农民绘画,使潮水乡农民绘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1991 年,农民陈有明创作的《喜日》,张玉花创作的《采果》参加省政府举办的国际烟花节获奖,
并被省国画院收藏。1992年9月,潮水农民磨漆画在省展览馆举行专题展览,共展出作品 60 件。1993年成立潮水农民磨漆画公司,是年,潮水乡被文化部命名为“文化艺术之乡”,永州磨漆画逐渐成为永州的一张文化名片。
来源:红网
作者:杨金砖
编辑:单建华
本文为零陵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