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灵峰村看蝶变——着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零陵实践

来源:湖南长安网 编辑:梁园翠 2020-11-02 12:54:18
—分享—

红网时刻11月2日讯(通讯员 杨友林 李思祁 周耀军)从进京信访、群体性上访频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重点整治村,到荣获区级文明村、平安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连续3年保持信访“三无村”。永州市零陵区灵峰村的蝶变,是从原烟竹铺村和原灵峰村合并开始的。

召开党务村务民主协商监督月例会、建立辅警工作站、组建“五老”调解队伍……3年来,灵峰村的生动实践得到肯定,今年6月,零陵区入选永州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唯一试点县区,灵峰村成为零陵区首个市域社会治理试点村。

党务村务民主协商监督月例会。

辅警在调解门楼组与刘上组的山林土地权属纠纷。

  大事小事“会上议”

位于零陵城区北郊的原烟竹铺村和原灵峰村,靠近322国道,距离城区仅7公里,一直以来征地拆迁、山林权属、集体资产分配等各类矛盾纠纷较多,信访量居高不下,社会治安管控难度大。

2017年两村合并,人口达到2830人,复杂的社情民意给治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压力。新建村级服务平台时,两村村民更是多次阻挠施工,群众与干部的关系一度降到“冰点”。

为突破这个“冰点”,2017年下旬,在区纪委牵头下,该村力推民主监督、民主协商、民主决策实践。一场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与难点、传政策、通民意、排隐患、报账明的党务村务民主协商监督月例会拉开序幕。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开好这个会议,村支两委班子成员走村入户宣传“月例会”制度,讲解政策;带领村级民主协商议事会成员了解村民最迫切需要协商解决的问题;选配好能人(有见识的年轻人)、老人(有声望的老党员)、有意见的人(利益相关方)等群众代表在会上进行监督。

“一开始大家并不理解,认为月例会是‘假把式’做样子。”为依法有据解决群众诉求,灵峰村狠抓支部班子建设,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取真经,大胆选拔、培养、外聘优秀年轻干部,“向兄弟乡镇学习,向区特聘顾问老师学习,不学哪来的底气回应群众的诉求,解答群众的困惑?”谈起外出学习的收获时,两鬓泛白的村党总支书记魏桂生深有感触。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支两委以支部为堡垒,党小组架支点,党员树旗帜,充分发挥党员在“月例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干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邻里,乡贤带动群众,引导群众对村级权力进行监督,把矛盾摆到桌面上大家谈,及时、依法、就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化解信访矛盾。

几个月后,路灯亮了、厕所干净了、修路也提上日程,村里每一笔账目的来源走向都详细记录在册,工整地张贴在党务村务公开栏上。灵峰村有目共睹的改变,打掉了干群之间的“隔心墙”,结果不言而喻,乡亲们开始跟上村支两委班子的步伐。

村容村貌的改善激发了大家的干劲,村支两委带领村民把目光投向招商引资上。灵峰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本该成为投资商手中“香饽饽”的土地,却因几年前村民收益分配意见不一、闹事等纠纷而一度无人问津。

观念一变天地宽。如今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们遇事就开“月例会”,把问题晒在阳光下,心结摊在桌面上,化解矛盾,聚成合力。在一次次开会、讨论、投票中,开发多少地,怎么开发,预估有多少回报,怎么运营风险最小?全由村民自己说了算。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8年,该村首个村级集体经济——仓储物流厂房拔地而起,安泰、海腾等混凝土公司纷纷在此投资建厂,清水塘水上乐园更是成了市民夏季必打卡的“清凉之地”。

“我们彭家组一共150人,现在租出去的地一年收入差不多有50万元,这要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谈起村组里的收入,彭家组村民彭大哥脸上掩不住笑意。

3年来,灵峰村共引进各类企业10家,建设农家乐19家,解决村民就业300多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万元;连续3年保持信访“三无村”,荣获区级文明村、平安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村一辅警打造治安新高地

如何将治安管控工作触角延伸到“最末梢”?如何让基层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018年12月,零陵区全面实施“113”工程,按照“本村人管本村事”的原则,每个村建立辅警工作站,配备1名辅警任站长、1名联村民警和3至8名义警,人员全部从本村选聘,动员多方力量提升村级治安防范和处置能力。

走进灵峰村辅警工作站,首先引人注意的是门口公示栏上的内容:“门楼组的人将我种的枣子树和柑子树挖死了,请速来处置。”

矛盾起因是刘跃林在刘上组和门楼组山林权属界线附近种了几棵果树,因年代久远界限不清晰,住在附近的门楼组村民唐仲华坚持认为刘跃林种树的土地归门楼组所属,在刘跃林不知情的情况下砍倒了果树。

在调解现场,在两村组村民的见证下,辅警用测量工具从西边田坡李子树到东边田坡取中线,中线南边为门楼组山林,北边为刘上组的土地,并做好记号。事后,门楼组的唐仲华向刘跃林表达了歉意,并同意刘跃林继续使用该地,短短一个小时,这场山林权属纠纷就处理完毕。

“我不和他吵也不和他闹,反正有事我就去辅警工作站找张敏。”刘跃林说,以前发生这种事,他可能会忍不住“上火”,依托村里的辅警工作站,现在不论大小事他都非常“淡定”。

刘跃林口中活跃在矛盾纠纷调解一线的张敏,是灵峰村辅警工作站的一名辅警,平日里,只要是能让老百姓们更平安、更幸福的事,都能看见辅警的身影。

疫情期间,他们第一时间奔赴防疫一线,深入村组和人员聚集场所发放宣传资料、进行疫情防控宣传,劝离聚众赌博人员,对村民进行体温测量,帮助居家隔离户送消毒水和生活用品;夜幕降临,他们带领治保会队伍化身一束束“平安灯”;暴雨过后,马路上留下的是他们处理路面障碍、劝导文明出行的背影……

“以前村里经常有偷鸡摸狗的事,现在基本上没人敢做这种事了。”村民张大姐说。

2019年以来,灵峰村辅警工作站共调解民事纠纷矛盾40余起,农村道路劝导不安全事件600余起,协助派出所完成重点人员管控、信息采集、办案50余次,如今的灵峰村,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社会化多元参与基层治理

推动多元解纷、建设平安乡村,不能单靠一家唱独角戏。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灵峰村充分调动热爱乡村建设、热心平安建设的村内外人士,形成社会化多元参与基层治理的合力。

一方面,灵峰村组建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组长、热心老人——“五老”调解队伍,发挥“五老”人员情况明、离得近、懂政策、威望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委托调解或村民约请调解的纠纷,及时上门调解;在村里,按照就近、便利、自愿的原则,将相邻居住的10户左右村户组成一个联防群组,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危难困难时,日常进行邻里互助、亲友互帮。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涉及到心理救助、婚姻调解、法律知识等村民们有心无力的专业事项,零陵区组建了由青年志愿者、心理辅导志愿者、教育志愿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组成的平安志愿者服务队,参与到村里平安建设、关爱关怀等各项工作中,为村民提供法治,德治,自治及智治服务,引导群众人人参与社会治理。

“你们签了调解协议书,有了约定,就要遵守。以后两人在相处过程中,女方李顺英不能无中生有,说一些故意伤人自尊的话,男方张木松对于家庭经济往来情况要和李顺英商量,不能酗酒滋事。”心理辅导室里,心理指导师伍玲一针见血地指出两人的问题,原本剑拔弩张的夫妻俩听了劝说后安静了下来,签下调解协议书。

“他们两口子经常因为小事吵架,闹到村里解决不了,又闹到派出所,自从小伍老师给他们调解后,再也没来村里闹了。”提起每周三来村里坐班的心理指导师伍玲,村干部刘永忠赞不绝口。

心理辅导室、图书室、儿童心理健康关爱室、四点半课堂、十佳文明户评比活动……这些精神文明建设的“灯塔”,内化为社会治理有序惠民的动力,不断引领着政府治理与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

魏桂生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灵峰村今后的重点,就是要积极号召广大党员和群众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来源:湖南长安网

编辑:梁园翠

阅读下一篇

返回零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