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5月14日讯(通讯员 张雄)一提起“晓了红火”的供销社下岗职工,永州市零陵区珠山镇周围几十里老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就是永州火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爱国。说他晓了“红火”,不仅仅是因他有一个取名“火红”的农民专业合作业,更重要的是他有火红的事业、火红的爱心、火红的责任心,在创业和扶贫路上将中国梦与个人梦紧密结合,展现了新一代供销人积极投身“三农”,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良好精神风貌。
火红的青春不言悔,下岗不退岗,在劝访息访、维护社会稳定中树榜样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供销社风云激荡的四十年,从统购统销“金字招牌”到市场经济淡出视野,再到如今“担负新使命,谱写新篇章”的供销改革史,黄爱国正是这样一段历史的亲历者。黄爱国,1970年10月出生于零陵区梳子铺乡一个偏僻小山村。1990年5月,不到20周岁的黄爱国接过父亲接力棒,成为东湘桥供销社一名普通职工。年轻气盛的他踌躇满志,干起活来十分拼劲,深受领导赏识。本以为从此端上“铁饭碗”,只要用担当承载使命,用责任燃放激情,就能有一番作为,却不想九十年代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放开给供销社的经营体系造成了严重冲击,在没有及时转型的情况下,供销社不得不面临改制的命运,2003年他下岗了。从人人艳羡的供销职工到一名打工仔,身份的转变,他与其他供销下岗职工一样,有过疼苦、有过流泪、有过彷徨、有过消沉、有过失落。但是失意的状态并没有持续多久,“哪里跌倒就要哪里爬起”,当其他下岗职工串联他一起去上访、闹访,给党和政府施压时,他却不厌其烦给予劝解:“不要给党和政府添麻烦,只要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事业融入到国家的需要中,用青春芳华灌溉一方热土,就能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我们的青春不应言悔。”下岗近20年来,他不仅从没上访,而且劝访息访100多人。他的言行给供销下岗职工树立了榜样,为维护零陵社会大局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火红的事业甩膀干,失业不失志,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中当先锋
“作为新一代供销人,只有脚底沾满泥土的感觉,才感到真实和踏实,内心才会更加笃定。农村是供销社的根、农民是供销社的本,为农服务、带着农民一起闯市场,一起建设新农村,一起振兴乡村,是新时代供销人的追求,我虽下岗失业了,但我喜欢跟农民兄弟打交道,熟门熟路,我的心永远在供销,走得再远不能忘记来时的路”。面对笔者,黄爱国滔滔不绝。为更好地服务“三农”,2017年9月,他注册成立永州火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打拼,合作社现有厂房1800平方米、成员101人,主要经营水稻种植及加工、稻谷烘干、土地托管、集中育秧、飞防等社会化服务:一是稻谷烘干服务。有水稻烘干机15台,每年为珠山、水口山等周边乡镇农户烘干稻谷10000多吨;二是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投资610万元,建设农产品加工和仓储占地面积17.8亩,购买大型农机45台,每年为农户机耕、机插、机收服务总面积20000余亩;三是提供土地托管。积极响应政府治理抛荒田、保障粮食安全的号召,2020年托管土地面积10012亩种植水稻,产量6459吨。到2020年底,合作社已发展到固定资产750万元,实现经营收入1836万元,实现可分配盈余226.6万元,盈利返还136万元。2019年永州火红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永州市市级示范社,2020年被评为省级示范社、省级农机示范社,并被推荐申报供销系统国家级示范社,2020年11月被评为湖南省种粮大户。
火红的爱心献社会,致富不忘本,在奉献大爱、携手共奔小康路上作表率
永州火红农机专业合作社始终遵循“为农、务农、姓农”的办社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为政府分忧、乡村振兴为己任,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运行模式,通过开展稻谷烘干、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脱贫致富,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一是全力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对贫困户是“三个优先”:优先雇佣贫困户做临时工、优先流转贫困户的土地、优先帮助贫困户搞春耕生产;二是通过吸收农民入社、土地租金和入股分红,合作社每年付农户土地租金400多万元,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500多亩,土地租金15万元/年,户平3000多元;三是安排用工,解决附近600多人劳动力就业,每年聘用季节性农民工10000多人次,带动3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四是开展机耕机插、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面积20000余亩,治理了抛荒田,发展了粮食产业,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实现了政府、合作社、农民多赢目标;五是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病毒中,合作社主动捐赠2000多斤优质大米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得到周边群众的普遍赞扬。2020年3月永州日报、湖南日报、人民日报先后对合作社免费帮助贫困户春耕及爱心捐赠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
来源:区供销联社
作者:张雄
编辑: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