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零陵:“323”创新基层治理

来源:区创建办 作者:唐高翔 编辑:梁园翠 2021-12-09 09:05:23
—分享—

红网时刻12月9日讯通讯员 唐高翔)近年来,零陵区在为民服务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3个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社会治理中心)、2个基座(网格基座、智慧基座)、3级平台(区、乡、村)”的基层社会治理“323”零陵模式,有效推动了党建提升、治理提效、服务提质。

高位谋划强体系

零陵区以市域社会治理为重点,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下沉全区16个乡镇街道,实地走访60多个社区(村),专门召开深改会专题研究。区委、区政府结合区情实际,先后出台文件多项具体配套制度。

该区在重大行政决策中,细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流程,通过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团的作用,提升决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在推进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改革中,通过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每个案件都经得起检验;在基层法律服务及解决社会治理问题中,邀请基层民警、律师进驻社区(村)“法治小屋”,法律顾问、“两代表一委员”参与“乡里办”“村里办”联席会,并提供专业法律意见。与此同时,该区积极协同各方深入推进“八五”普法宣传教育,努力在基层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整合资源强服务

“我们围绕服务和治理两条主线,全面建成了区、街、社区(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社会治理中心等3个中心,形成‘15分钟党群联系、服务、治理圈’,让群众真正有地方办事、说理、解难。”区综治办负责人说。

为整合资源,提供服务和治理“一站式”解决方案,零陵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统筹红色资源,提供红色服务,架起零距离、集约化、接地气的党群连心桥;以政务服务中心为平台,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一网一门一次”建设,集合“最多跑一次”事项,从源头上消除了大多数矛盾隐患。

该区建起了1个区级社会治理中心、16个街道综治网格中心、334个社区(村)综治网格中心。让群众有地方说理、说法、说事,有部门管理、管法、管事,实现了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

搭建平台夯基础

“新时代下,社会治理绝不是人与人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人工和智能的高度融合,社会治理的最终落脚点要能为群众解决问题。”区社会治理中心负责人周耀军说。

零陵区按照“地域相邻、人员相熟、构成相似”原则,以居民小区、居民小组等为基础,以200至300户为基本单元,城区共划分网格209个,配备网格员209名。为了使党的组织更好地服务到网格,在城区网格中建立了联合党支部,共建立了193个联合党支部。在农村将317个村划分为926个网格,配备317名网格员和辅警,打造市域社会治理零陵模式。网格员常态化开展日常巡查、上门走访、信息收集、代办服务和问题处置工作,让治理服务和群众需要深度融合。

零陵区构建了“手中有终端、空中有探头、阵地有平台、互联有网络”的“四有”科技支撑体系,实现网格巡查即查即报即处,有效提升预警监测能力,切实保证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指挥、统一调度、联合处置,让治理更智能。截至今年10月底,该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信息平台已上报网格事件87762件,办结607548,处置完成率99%。

该区推行“各司其职+联席会”办事模式,成立了社区村“坊里办”“村里办”、街道“街里办”乡镇“乡里办”、区级“区里办”3级理民事解民忧平台。依托三级工作平台,该区大力推进区级部门与街道之间的职责重构、资源重配、体系重整,推动社会治理优质资源向基层下沉,平台的运转和事件的处置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通过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乡镇、难事不出区。

零陵区将始终坚持法治轨道,聚焦群众需要,砥砺奋进,打造社会治理“区级样板”,为湖南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零陵力量”。

来源:区创建办

作者:唐高翔

编辑:梁园翠

阅读下一篇

返回零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