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杨金砖 唐浪)在湘桂古道上的古民居甚多,且其式样独特。譬如零陵大庆坪乡的排家洞村,地处都庞岭上,四面群山环围,而其建筑却非常有特色,尤其是栏杆屋、下村总唐和洋楼房为代表。
栏杆屋位于排家洞村“千总府”右侧的排家洞村街上,是一座二层楼的砖木结构式的独栋建筑,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二层共10间房屋,目前因无人居住,保存状况堪忧。
栏杆屋高于前面的街道约50公分,为一座五柱七瓜,主梁高6.5米,单栋,无天井,无照墙,无围墙,无院落,如似一处商铺或公堂屋。
栏杆屋的外墙以长条石为基,上砌青砖,屋面盖小青瓦,为搁檩硬山项,无封火墙。三开间,中为厅堂,厅堂为“吞口厅”,即大门二柱之间凹进1.4米,成“凹”字形。
厅堂的两边为厢房,而每个厢房又从中间用木壁隔断,分为前后两个次间。厅堂大门由6条隔扇木门组成,木门上有花格窗,花格上饰以各式花鸟鱼虫,窗格后装有可拆卸的实木隔板,花鸟鱼虫图案非常精美。两侧前厢房的门开在堂屋大门的外边。
从栏杆屋的建造式看,在湘桂古道上所见不多,但在零陵偏北或偏东的村落里,却很常见。
在厅堂的第四柱处设神龛,神龛后为导厅。据村里人说,栏杆屋系排家洞村较早的祖屋之一,其历史与“千总府”一样悠久。
从栏杆屋出来,沿石板路向东行数十步,在路的右下方有一座三栋连体的宅院,这就是排家洞村的下村总堂。
下村总堂建在一个山坡上,三座房屋依山势而建,通过围墙连为一个整体。外墙均以条块青石为基,在青石之上砌青砖,青砖的砌法各栋有别,前栋为两眠一斗,中栋与后栋均为一眠一斗,砖块之间用石灰泥粘连。后栋与中栋之间有一天井,天井四周用石条铺成,天井两侧为厢房,厢房从两侧倒水,前檐水落入天井,后檐水从围墙上的孔眼流至院外。
前栋与中栋之间的两边照墙上各开有一道大门,大门下为石门坎,门框横梁不是石条,而是一块厚厚的长木枋嵌在墙体之中,在厚木枋上砌青砖。由于墙体砖块的重压,门框上方的厚木板已有稍许弯曲。外墙统一为青水砖墙,没有涂抹任何灰泥。屋顶上盖小瓦,搁檩硬山顶,平脊无翘角,在硬山顶的墙脊处用白泥堆塑三条墙弧形墙角线。上中下三栋均为“人”字顶,前栋屋脊距地面超过8米,中栋与后栋梁高6.5米。由于地面有一个坡度,从远处,上中下三栋之间的屋脊高度依次递增,相互之间有2尺左右的层差。
从耳门而入,发现前栋与中栋之间没有天井,取而代之是一条宽大的廊道,廊道与院外的街道相连。
上中下三栋均为五柱七瓜式的台梁结构,三开间,中为正堂,两侧为厢房。其最奇特的地方是前栋,前栋高二层,一层在坡下,外墙石条垒成,南面开有两个小窗,前栋一楼主要用作牲畜的圈舍,东西两端开有两扇大门,用于牲畜进出。牲畜圈舍上方的二楼有一向外突出的阳台,中间开有一道大门,大门两侧一米高的地方开有四个对称性的西式拱形窗,二楼的木板大多已损毁,目前只留下稀稀拉拉的几块,但其梁柱俱在,房间结构布局清晰可辨,估计此层多用来堆放柴草、农具与谷物。
中栋与前栋的廊道间有三级台阶的层差。拾级而上,进入中栋正堂,正堂中门有一条高40公分的石门槛,石门槛边缘雕刻精美的菊花云图。此外,下村总唐石柱础上雕花不是其他宅院里的“福”“禄”“寿”“禧”之类的寓意图案,而是舞台表演中的“刀”“剑”“戟”“扇”,这在其他传统村落里亦非常稀见。由此精美的雕刻图案,也可断定:第一,这座宅院的建造历史不会早于清期;第二,这座宅院的主人对戏剧、对武术非常喜好和向往。
中栋正堂与后栋之间由神龛和隔扇门窗隔开。从中栋厅堂进入后栋天井,天井呈回字形,其天井两侧的厢房,曾有两个非常精美的圆形花格木窗,尤其是圆窗中心的图案,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但可惜的是因无人看护,这两个圆窗于2020年间的一个夜晚被人偷走。
下村总堂总建筑面积近600平方米,房间共计20间,因无人居住,宅院荒废,中栋部分瓦片脱落,桁梁裸露,前栋与后栋虽然稍好,但保护状况堪忧。
洋楼房(唐达修宅院)位于排家洞村西边,由两座对称性的院落连缀形成一个整体性宅院,院落朝向是坐西北面东南,两院之间有一条巷道,巷道宽前窄后宽,前端有一道防护门,其巷道门处宽1.05米,巷道后面宽1.25米,巷道总长15米。巷道用青石铺成,在巷道的右侧有一排水沟,水沟深20至30公分。洋楼房单栋进深15米,横宽12米,前照墙上没有开正门,只能通过巷道上耳门进出宅院。总占地面积382.5平方米,为双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超过700平方米,整个院落共有32个房间。
单院布局为一进、一天井、二厢房,前面照墙上未开正门,反水处为一精美的“回”字型石条天井。天井中心为一长条青石板铺成的平台,天井石板长3.2米,宽1.3米,厚30公分。天井两侧为厢房,厢房与正房等高,同样有二层。厢房的二楼为闺阁绣房,四周设葫芦型切花木栏杆,俗称为跑马楼,甚为气派。
进出宅院的门设在檐柱与金柱之间,耳门宽1.54米,耳门为双向对开。门楣上有两层翘角堆檐,上盖小青瓦。外墙以长条石为基,每块条石长4.1至4.4米,高70公分,厚26公分,条石之上为清水砖墙,一斗一眠,白灰勾缝,其屋脊为“人”字形搁檩硬山顶,盖小青瓦,平脊无翘角。
从耳门入为檐道,正屋为五柱七瓜,中为明堂,明堂中柱高8米,为排家洞村古建群落中中柱最高的建筑之一。在明堂的后金柱间设神龛,神龛后为导厅。明堂两侧为次间,每一次间又被分成前后两间。单个宅院占地面积180平方米,建筑面积两层达360平方米,有16个房间。
在檐道处有打制精致的石水缸两个,边缘处有文字,阳刻“光绪八年仲夏月,超熙立记”。
左右与前方外墙的二层高度,共1米高度的西式拱形气窗16个,拱形窗外有向外突起的弧形外沿。从其窗台的式样与石水缸上的文字,可以初步断定,该洋楼房应为清末至民国初年的建筑。
据村秘书唐咏国说,此宅院原为排家洞村一地主所建,系排家洞村风水宝地。从这一宅院考取的名牌大学生几乎占去村里大学生的九成。
排家洞村,地虽偏远,但这里的百姓不仅勤劳,而且尚学之风甚烈,因此,这里形成了其独有的桃源遗韵。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
作者:杨金砖 唐浪
编辑:郑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