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零陵黄田铺镇:创新推行“三服务”推动乡村大振兴

来源:黄田铺镇 作者:刘英 陈叶枝 编辑:郑志祥 2023-09-13 11:20:29
—分享—

本网讯(通讯员 刘英 陈叶枝)“我每天就是在外面跑,很少有时间在办公室坐着,办公室里安排了年轻人值班。别人和我打电话时,都说我说话快。因为我心里总想着接下来还有事要赶紧做,要为村民做好服务。”黄田铺镇党委副书记成飞武说话语速很快,做事雷厉风行。

办法是干出来的,实践出真知。与黄田铺镇的基层工作人员和村干部交谈时,你会发现他们中有不少人语速都偏快。事情一个接一个,他们总有工作要做。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正是他们的忙碌,让基层运转有条不紊。

在各项治理要素中,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至关重要。黄田铺镇全面推行“党建引领、示范带动、服务为先、三治融合”工作机制,实现村级党组织由弱到强、集体经济由小到大、村民自治由管到议、法治意识由淡到浓、乡风民风由差到好、社会治安由乱到治的转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劲动力。

当好发展集体经济的“保育员”

黄田铺镇注重发挥村干部这一关键群体大力实施“四培工程”,把88名爱农村、懂经营、善管理的致富能手和外出经商人员推选为“两委”成员,16名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努力孵化村级集体经济。全镇所有村集体经济都达到6万元以上,名山岭村、邓家冲村达到30万元以上。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省级生态乡镇、省级农业产业强镇等称号。

“2022年我们村集体收入31.6万元,争取今年能达到50万元。”黄田铺镇名山岭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石保笑着说。黄石保皮肤黝黑,个子很高,当了两届村支书,在村里很有威望,也是零陵区十一届人大代表。

在零陵区黄田铺镇名山岭农机合作社基地,新搭建的标准化育秧棚内绿意盎然,场内,播种、施药、收割、烘干等农机具一应俱全,田野上,几台崭新的整耕机、插秧机来回穿梭……既是老板也是村秘书的红波介绍,今年合作社与名山岭村集体经济合作,新增一个3000平方米的育秧大棚和数台农机具,为有需求的种植户提供从种到收全程农机社会化服务。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承诺对本村村民可收割后付款,解决了种粮的后顾之忧,增加了村民种粮的积极性,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双桥村借助乡村振兴“共享贷”,投资入股恒泰生物质公司生产环保炭,为集体经济创收28万元。“现在村集体有钱了,接下来,我们还计划盘活一处1000亩的药材基地,争取今年经济收入再上一个台阶。”双桥村党支部书记高朝辉笑着说。

当好服务产业的“店小二”

乡村的治理和发展要因地制宜。黄田铺镇在全面推行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中,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基层责任,坚持从乡村实际出发,立足村情民情,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分类指导,一村一策“兴产业”。

“邓家冲村以沙土地为主,也有种植西瓜的历史,老百姓也有一定的技术!”经过讨论,邓家冲村确定了重点打造西瓜产业的路子。为了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村里一方面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了7口山塘用于灌溉,并新修了6公里的硬化公路直通瓜田里。同时,出台政策:凡是种植5亩西瓜以上的村民,村里免费为其提供种苗,贫困户更是无条件为其提供种苗。并组织专门人员寻找市场进行对接。

有了如此好政策,村民种植西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贫困户周付华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病致贫的周付华之前全靠老婆种地养活自己跟两个女儿。有了村里给他瓜苗跟销路都不用担心的保证,他试着种下了三亩西瓜,目前已收入了5千多元,预计西瓜卖出后收入可达8千元以上。“今年村里免费给我提供了瓜苗,还将车开到地里帮我装车销售,一点心也不用自己操了,明年我还要扩大规模,争取收入再上一个台阶!”脱贫户周付华喜滋滋地笑道。

现如今,邓家冲村的3000多亩耕地上种植了600余亩西瓜。成规模种植的有21户,预计产值可达240万元以上。西瓜已成为今年邓家冲村村民百姓脱贫致富最大的“敲门砖”。

黄田铺镇涧山村共种植有一千多亩脐橙,因为今年的脐橙产量好,市场供大于求,往年的这个时候都是批发商直接上门提货,而今年不但没有批发商上门收购,销售价格也比去年低了很多,3万斤脐橙销售成了问题。了解到这一情况,镇里多方联系邀请到碧桂园集团进村实地走访,共同商讨销售脐橙的方法,与集团达成10000斤橙子采购协议,用于举行“城心橙意·感恩永州”脐橙1元义卖活动。同时,为拓宽镇内脐橙等农产品销售渠道,镇里开通了网络消费直播带货,把专场摆在脐橙基地,让品牌农产品插上网络翅膀。以"老乡帮老乡"的办法,在广西南宁和广东深圳等地建立4个团购订单直销代销点,目前该镇鹧鸪岭、邓家冲、涧山等村已经形成纽荷尔脐橙4000亩连片种植,全镇建成了万亩纽荷尔脐橙基地。如今高品质的纽荷尔脐橙受到了市场青睐。高兴之余果农老陈顺口来了一首打油诗:“村民致富有"三宝",勤劳、坚持、党领导;现在这里生活好,振兴乡村活到老。”

当好乡村治理的“大管家”

近年来,黄田铺镇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路径,破解乡村治理中资金少、人手不足、积极性不高的难题,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

过去邓家冲院子特乱,堆放着乱七八糟的东西,鸡鸭粪随地可见,才打扫完又被鸡鸭弄脏了,来了客人都掩鼻进屋。去年伊始,村干部就上门帮助指导规划,村里出钱买来了吸水砖等免费送给村民,由村民自发地将门前屋后清理好,自己动手铺砖砌墙,拆牛栏猪舍和旱厕,修建自家的“美丽小院”。村党支部书记周茂云说,自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工作开展以来,采取“以奖代补”办法,村支两委会坚持防疫、发展两不误,村干部和党员主动承包全村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发动包括五保户在内的全体村民拆除空心房74座、牛栏猪舍65处、旱厕270座,并通过加大垃圾分类宣传,组织党员群众到新田县周家村、祁阳市三屋村等地考察学习,村里从村集体经济中拿出20万元免费为村民提供吸水砖、种植苗木黄土等材料,引导鼓励村民建设美好家园。

邓家冲村坚持常态长效,以德治“春风化雨”,以法治“定分止争”,以自治“共治共享”,实现变“一人管”为“多人共管”,变“要我管”为“我要管”,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治理氛围。69岁的村民张德立说:邓家冲村现在兴办公益和公共事业都是“村支‘两委’出题目,广大村民议管事”,形成了干部群众事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上下同欲的局面

鹧鸪岭村坚持不断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开展平安建设,大力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社会综合治理为抓手,夯实乡村法治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筑牢乡村平安基石,进一步营造“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浓郁氛围,立足多调联动、多元化解矛盾,让“枫桥经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蒋老,感谢你们及时给我调解矛盾,我终于拿到证了!”近日,永州市零陵区黄田铺镇鹧鸪岭村村民杨本利在“五老”调解员蒋镇国的调解下,化解了与邻居多年的宅基地纠纷,领到了农村建房证。

下一步,黄田铺镇将继续围绕村党组织凝聚力再提升、村域治理现代化、产业项目促振兴等方面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围绕乡村治理集成化、精细化、规范化,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全力打造小康乡村升级版,进而推动实现乡村大发展、大振兴。

来源:黄田铺镇

作者:刘英 陈叶枝

编辑:郑志祥

阅读下一篇

返回零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