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丁建勋 李卫栋)新冠肺炎疫情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后,零陵区通过强化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能力建设;科学谋划疫苗接种,促进老年人接种率;着力做好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防护和救治;推动城市医疗资源下沉农村,畅通区、乡、村三级转诊机制,补齐农村疫情防控短板;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推动重症救治资源扩容和改造;强化宣传教育,筑牢群防群控防线,零陵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医疗服务转入常态。
强化预警能力建设。加强疫情监测,落实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学校、养老院等重点场所和住院患者、老年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的常规监测。实施常态化预警,明确各医疗卫生机构要专人负责中国疾控信息系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系统及全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申报系统疫情信息上报,区疾控中心由专人每天审核个案信息及比对三个系统填报数据是否一致,确保三个系统数据一致。
科学谋划疫苗接种。不断优化接种服务,开展60岁以上重点人群健康调查,摸清底数共计91304人,在养老机构老年人共有494人。通过设立老年人接种绿色通道、临时接种点、流动接种车、“四包一”等措施,为老年人接种疫苗提供贴心服务,促进老年人接种率。目前零陵区60岁以上老人第一剂接种率、全程基础免疫接种率、加强免疫接率种分别达到93.8%、98.7%、96.1%。
强化重点人群防护和救治。紧盯重点人群、重点机构和重点地区,特别是重点加强养老院老人、学校、托幼机构的儿童疫情防控,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点作用,为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服务,着力做好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防护和救治。落实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托幼机构等脆弱人群集中场所内部的分居管理措施,严防疫情引入和扩散。
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推动城市医疗资源下沉农村,畅通区、乡、村三级转诊机制,补齐农村疫情防控短板,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零陵区为基层医疗机构紧急采购无创呼吸机3台,制氧机32台,便携式肺功能仪23台,救护车4台;成立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由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相关区直单位组成,建立区、乡、村三级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层层压实责任,筑牢织密基层健康防线;推进移风易俗。通过“村村响”,强化宣传引导,减少、简化农村婚丧嫁娶等聚餐性的活动。
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零陵区通过加强床位改造,推动重症救治资源扩容,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目前扩容床位1365张,全区已拥有床位数 5870 张,建设有ICU床位165张,可转换ICU床位162张。同时在全区二级以上医院都设立发热门诊,在基层建立发热等患者基层首诊负责制度、转运制度、应急状态预案,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据了解,3月10日,零陵区病床使用率76.46%、重症床位使用率30.26%,医疗服务已进入平时正常状态。
加强宣传教育。实施“乙类乙管”后,区防控指挥部安排部署各相关成员单位采取广场广告、电视、宣传栏、新媒体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利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开展进基层健康义诊、健康宣教活动,目前共发放宣传资料近10万人份,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栏1000余期,健康义诊教育咨询活动近60场次;还通过“村村通”、“村村响”长期定时播放宣传,积极解读“ 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相关政策,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群众保持疫情防控中形成的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看病网上预约等良好习惯,筑牢群防群控防线。
来源:区卫健局
作者:丁建勋 李卫栋
编辑:梁园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