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唐小晴 杨福刚 记者 单建华 )今年来,永州市零陵区锚定“土特产”文章,创新开展“一村一品一主播”培育行动,通过“政府引导+电商赋能+直播引流+村企联动”的全新路径,让深山里优质农特产品搭上“数字快车”,在“云端市场”焕发新生机。
截至目前,当地已挖掘特色产品70余款,培育本土主播102名,直播销售额突破80万元,蹚出一条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黄田铺镇直播带货专场推介山茶油。
“过去,农户自己直播,没流量、缺技巧,好东西卖不出价。现在政府搭台、部门联动,我们只管把产品种好、做好!”零陵区梳子铺乡种植户黄建辉说。
据了解,零陵区构建起“市级统筹、区级主导、乡镇主责、村级响应”的四级协同机制,以直播带货大赛为抓手,形成“自上而下强指导、自下而上抓落实”的闭环体系,18个区直部门与2家社会团体横向联动,组建5个专项指导组,分别负责“建队伍、造声势、优产品、保技术、促监督”,将政策、技术、渠道等分散资源拧成“一股绳”。
镇村干部走进直播间当“推荐官”、政协委员化身“代言人”、民营企业家争当“带货达人”……“跨界融合”是零陵直播助农的鲜明特色。
为破解优质农产品“困于深山、滞于市井”难题,零陵区在“产、人、销”全链条精准发力。选品环节,主播们深入挖掘各乡镇特色,将季节性生鲜、深加工产品、地域文创等尽数纳入直播产品池,既保证“土味”又贴合市场;品控上农业、市监等部门开展质检,核查“三证”,用过硬品质筑牢直播根基。
梳子铺乡直播带货专场推介三华李等特产。
人才培育是关键。通过“理论+实操+竞赛”模式,零陵区已举办3期“主播培育提升班”,培训200余人次,从直播技巧、短视频创作到IP孵化,行业专家手把手教学;试播演练中,学员们反复打磨卖点提炼、弹幕互动、应急处理等技能;直播大赛上,16个乡镇街道的选手各展所长,在比拼中沉淀经验。
创新的直播模式让产品“出圈”更高效。“零陵村播”抖音IP通过文旅探秘、悬疑剧情等短视频引流;镜头走出室内直播间,深入胡家大院古村落、香零烟雨景点、传统村落芬香村,让观众“见物见景见文化”;种植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走进镜头,用乡音讲乡村故事,现摘现吃的沉浸式体验直观传递原生态价值。
直播带来的不仅是关注度,更是实实在在的振兴动能。一批特色产品实现增值。接履桥腊牛肉、梳子铺三华李、邮亭圩油桃等30余款产品成直播间爆款;菱角塘乳鸽、黄田铺茶油等通过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开发出20余种产品,附加值提升30%以上;珠山乐塘皮鼓、火湘桥竹席等非遗好物借直播拓宽销路,传承与增收双赢。
一批本土主播崭露头角。水口山镇主播李平荣直播表演零陵渔鼓,让非遗与带货融合;大庆坪乡主播邓远镇凭借对产品的深度理解,单场销售额破9万元,成当地“带货明星”。目前,102名本土主播覆盖乡镇干部、种植大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群体,努力形成“人人能播、村村有主播”的格局。
水口山镇直播带货专场推介牛扣等土特产。
一批地域品牌打响名气。零陵将古城、怀素芭蕉等文化元素融入设计,推出“零陵伴手礼”,水晶巷酱板鸭、水口山牛扣等产品不再是单纯的美食,更成为承载潇湘文脉的“可带走的城市故事”。“零陵好礼”的品牌效应,让地域文化与土特产实现价值共振。
一批实践基地筑牢根基。以零陵直播实践创新基地为核心,联动16个乡镇(街道),打造集产品展示、主播培训、直播实操于一体的特色基地。历史古迹、产业园区、古村落等资源被盘活,成为直播助农的“实景舞台”,为常态化直播提供坚实保障。
从“单打独斗”到“系统作战”,从“深山好物”到“网红靓货”,零陵区以“一村一品一主播”行动为支点,撬动了乡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今后,零陵区将持续完善直播生态,拓展冷链物流网络,让更多乡村好物通过“云端”展翅,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唐小晴 杨福刚 单建华
编辑:梁园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