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零陵:多维发力守“耕基” 创新机制促丰收

来源:央广网 作者:黄珂岚 马湘涵 罗玲珊 编辑:梁园翠 2025-09-12 08:43:25
—分享—

本网讯(通讯员 黄珂岚 马湘涵 罗玲珊)粮安天下,地为根基。作为农业产粮大区和国家级制种大区,永州市零陵区现有耕地55.0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47.48万亩,每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5万亩以上。

近年来,零陵区以“守牢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为核心,打出“强组织、优管护、重创新、广宣传”组合拳,推动耕地保护工作走深走实。相关经验获评省田长办“2023年度全省耕地保护创新案例”,2023年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为守护“大国粮仓”筑牢坚实屏障。

零陵区始终将耕地保护作为“国之大者”,构建“党政牵头、部门协同、基层联动”的责任体系。一方面,建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总田长的区、乡、村、网格四级责任体系,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田长制责任书》,将55.08万亩耕地保护底线目标和47.3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精准分解,印发《零陵区耕地保护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年)》,实行“一张图”管控,明确耕地数量与空间布局。

另一方面,创新推行党员包户“137”责任制,组织1.5万名农村党员担任无报酬“田长”,按照“1名党员帮扶3户及以上群众、落实7项耕保任务”的标准覆盖全部农户,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监管格局。同时,成立4个督导帮扶小组,对15个乡镇(街道)开展专项指导,累计解决耕保问题150余个,确保责任落地见效。

在耕地管护方面,零陵区坚持“量质并举”,通过“补、治、提”三措并举,持续优化耕地资源。“补”足总量方面,整合社会资本和财政投入,推进占补平衡、土地开发、旱改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2025年完成补充耕地开发项目入库160.671亩,实现耕地数量净增加。

“治”理减量方面,深入开展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专项整治与抛荒治理,制定2025年耕地恢复整改目标6000亩,目前已恢复和整改耕地447.48亩,完成2024年未种植图斑已种植举证354.68亩。“提”质增效方面,全力整改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70宗和省级自然资源督察反馈问题40宗,整改率均达100%。

此外,零陵区构建“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立体监管模式,依托卫星遥感监测和铁塔视频监控,结合网格田长动态巡查。2025年以来,开展动态巡查300余次,立案查处7宗,包括土地违法案件5宗、矿产违法案件1宗、擅自出租农民集体土地用于非农建设案件1宗。

为让耕地保护理念深入人心,零陵区打出“培训+宣传+激励”组合牌。培训方面,利用区、乡、村三级党校对1.5万名农村党员开展“党性、民性、个性”“三性”教育,重点提升政治能力、专业技能与信息收集能力,并细化党员分类管理:口才好的党员负责政策宣讲、责任心强的党员推进抛荒治理、懂农技的党员开展技术指导,累计签订“田君子”协议1万余份,明确护耕责任。

宣传方面,结合“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等节点,通过网络新媒体、“村村响”广播、宣传车巡播、入户走访等形式开展宣传。2025年已发放宣传手册5万份、普法资料3万余份、宣传品1万份、宣传海报1万份,悬挂横幅48条、布置展板32块,接受群众咨询690余人次,营造“人人护耕地”的浓厚氛围。激励方面,将耕地保护纳入区委常委会常规议题和党校课程,对护耕成效突出的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让“护耕有功者”有荣誉、有奔头。

如今的零陵,田畴阡陌间,“田长”巡田护耕、党员带头耕种、群众积极参与,一幅“耕地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粮食稳增产”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下一步,零陵区将继续深化耕地保护创新实践,以更实举措、更严标准守牢“耕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零陵力量。

来源:央广网

作者:黄珂岚 马湘涵 罗玲珊

编辑:梁园翠

本文链接:http://www.hwll.cn/content/646943/56/1527546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零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