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贫穷古村“芬外香”

来源:红网 作者:罗先忠 陈文斌 编辑:单建华 2020-01-17 09:50:09
—分享—

红网时刻1月17日讯(通讯员罗先忠 陈文斌)走进湘桂边陲零陵区大庆坪乡芬香村,虽然是省级贫困村,如今嬗变成古色古香的建筑、巷道,栩栩如生的彩绘、浮雕,青瓦白墙的旅游村。外来的游人,或驻足欣赏、或拍照留影,欣赏美丽的传统古村庄的现代美。

抓党建、强支部、聚合力,把握民心向往的“方向盘”

五年前的芬香村,交通极为不便,大多数村组都没有通公路,一半以上的自然村没有手机网络,群众饮水为挑井水为主,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落后,属偏远穷典型的省级贫困村。

如今的芬香村是由芬香村、排家洞村两个村合并,在2017年因新建村级服务平台选址的事,10多名村民到省政府集访,给驻村工作队施压不少。当时村支部成员窝里斗、不团结,村民合村不合心,开个会也时常凑不齐人数。

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唐清林主动联系这个村。他率组织部同志及乡党委到芬香村调研指出:“以‘党建引领融合年’为契机,村里的问题症结在党支部,治理亦应从党支部开始,注重‘三会一课’制度落实,运用党务村务监督月例会,村里重要工作和重大开支均实行‘四议两公开’,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思想结症解开了,大家敞开心扉,有问题摆到桌面谈深谈透,心齐了,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大幅提升。

2018年以来,村里好几项悬而未决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10多年未拉通的“芬排”连心路顺利硬化,两个村的车程时间由1个小时缩短至15分钟;2017年罗汉果收购遗留问题,在村支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村入股本金及60户种植户售果款近30万元,有力地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夯基础、强产业、兴旅游,挖掘经济发展的“新潜力”

村民反映得最多的就是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村支部和驻村工作队多方筹措资金近400万元,用于通组通户路、人畜饮水、山塘水库维修、村级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村内自来水入户了、太阳能路灯亮了、4G网络覆盖了,入村道路扩宽了,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了。

为促进芬香村稳定脱贫不返贫,村里制定了“短期靠种养、中期靠林业、长期靠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子。如今,芬香村的扶贫产业百花齐放,2019年全村树林4万亩,是村民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种植罗汉果、黄金百香果、豆角、烟薯等200亩;发展稻田禾花鱼350亩,养肉牛230条、土猪420头、山羊660只、鸡鸭3万余羽。村里成立唐丰农业合作社,流转荒山近千亩,种植美国蓝橙和香柚,还注册了“老芬香”牌商标,生产加工干禾花鱼、土猪腊肉及“芬香四珍”系列产品,2019年10月在长沙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上参展,深受省内外消费者的好评。2019年,芬香村被列入中央、省财政重点扶持发展集体经济村,获得扶持资金50万元。村内流转300亩土地,建设生态农业综合体项目、油茶种植,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带动贫困户就业56人。

地处偏僻的芬香村是“养在深闺人未知”古村落,有明清建筑古色古香、错落有致,自然风景鬼斧神工、美不胜收,2016年12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为“中国传统村落”。近年来,村支部与驻村帮扶工作队只争朝夕,新建了景观标志、思学楼、马鞍亭、土货铺、风雨亭、唱戏台,修缮了风情民宿房10座、古旧民宅15座,打造了1处传统文化学教基地,完成传统村落立面改造35座,潮水江地下银河、排家洞岩洞天坑、猫儿岩水库等一批旅游资源有序开发,“传统古村落、魅力芬香游”的乡村旅游品牌初步打响。2019年,全村观光游客突破3万人,成为零陵区全域旅游的又一靓丽名片。

扶智志、治陋习、出新招,吹响乡村振兴的“集结号”

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对芬香村来说,还要与治陋习、树新风相结合。早些年,村里请吃请喝、迎来送往之气盛行,有时农户杀头猪都要设上几桌客。村支部和驻村工作队暗下决定,一定要培育良好的乡风民俗,给全村留一笔好的精神财富。制定《芬香村规民约》和《芬香文明村民行为规范》,完善村民议事制度,定期开展道德评议会,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崇尚勤俭节约办事。2018年6月,村里为10座明清建筑修缮举行集体上梁仪式,不办酒、不收礼,使文明新风蔚然兴起。

芬香村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扶贫工作注重扶智和扶志,提升党员群众的“精气神”,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在动力。全村9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就业务工”或“一户一产”全覆盖,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实现“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的双丰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推行“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行动,党员带头拆除自家的空心房及危房,搞好门前屋后卫生,大力种树、种花、种果。2019年全村拆除空心房(危房)、旱厕650座5000余平方米,搬迁牛棚、猪舍、羊圈10座,植树2000余株,绿化2万余平方米,村民素质也明显提高。

“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芬香村利用自身的传统文化、特色民俗和旅游资源,连续两年举办了摸鱼节、乡村音乐节、瑶汉民俗文化节等活动,湖南卫视、湖南日报、永州广电等省市区媒体宣传推荐。村民结合电商平台,将土猪肉、土鸡鸭等农副产品走出深山、销往区内外、市省内外,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今芬香村,无论是古村巷道,还是天坑溶洞,时常能见到有来自各地的绘画爱好者,来这里凝思寻感、写生作画,恰似书写着这个古老而神奇的乡村嬗变。

来源:红网

作者:罗先忠 陈文斌

编辑:单建华

本文链接:http://www.hwll.cn/content/2020/01/17/663133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零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