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市政府督查室下发《关于全市1-6月“六抓六比”打好“发展六仗”工作情况的通报》(永政督通〔2023〕14号),我区13项指标排名全市前三,11项指标排名全市后三(详见附件),现就打好“发展六仗”工作情况作个简要点评。
一、“抓项目建设,比经济增长”方面
1.基本情况。上半年,全区GDP增长5.5%,排全市第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2%,排全市第2位;进出口总额增长66.79%,排全市第4位;存款余额增长19.42%,排全市第2;市重点项目建设投资进度完成61.5%;粮食生产趋势向好,水稻播种面积完成100%;园区亩均税收达8.35万元,位列全市第1。但也要看到目前实体产业经济较弱的现状,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贷款余额等3项指标仍排位全市后三。
2.主要问题。一是签约项目落地慢、新开工项目少、在建项目实物工程量不够;二是受疫情影响,企业自身发展不足,实体产业经济难以做强做大;三是支柱产业仍处于低谷阶段,涉锰产业受市场波动较大等。
3.下步打算。一是树牢。二是抓好财源建设。推进“财源建设十大行动”,多措并举,努力完成18.4亿的全年目标任务。三是抓实项目建设。实施重点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人群开展精准招商,力争新签约项目20个以上,亿元项目15个以上。重点抓好68个未开工项目,按照“能开则开,能快则快”要求,强化项目前期要素保障,创造条件尽早开工。在建项目要抓抢时间进度,加快形成实物工程量。
二、“抓科技攻坚,比创新能力”方面
1.基本情况。上半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完成10.82亿元,排全市第3位;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3件,排全市第1;科企入库142家,全市排位第7;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第一批申报7家,全市排位第11;技术合同成交176件,科企入库142家。鑫城锰业公司成功实现“小巨人”企业零突破。但也要看到,高企认定家数等指标仍排位全市后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交易不活跃,研发经费投入较低,与其产值不相匹配等现状。
2.主要问题。一是我区大部分企业为粗加工或来料加工企业,企业自有知识产权专利缺乏,未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业,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较少。二是部分企业财务外包,导致公司研发费用核算不清、辅助账不完整,延缓了企业高企申报进程。三是受政府财力紧张影响,财政科技投入不足,高新技术企业2019年—2022年的271.8万元奖补暂未拨付,影响企业申报积极性。
3.下步打算。一是加快推进校企合作。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科技学院、时代阳光、德诺贝莱等校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研成果转换转化。二是改造升级传统锰系产业。重点支持鑫城锰业与湘潭电化合作转型升级,推动中设新材料二期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重点抓好中芯能年产2万吨锰酸锂生产线9月份投产,推动联汇新材料年产4万吨锰系新能源材料中间体项目加快建设。三是培育落地新兴稀土产业。举全区之力发展稀土新材料产业园,重点抓好“调区扩区”工作和3万吨磷酸铁、1万吨磷钇富集物综合回收利用、1万吨硫酸锆等项目落地投产。
三、“抓营商环境,比招商成果”方面
1.基本情况。二季度,营商环境问题解决位列全市第1,营商环境氛围营造排全市第2位;签约5000万以上项目22个,排全市第2位;签约三类500强项目3个,位列全市第1;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数完成年度任务23.08%,项目累计到位资金完成年度任务69.3%;引进外资完成年度任务53.56%,排全市第2位。5月17日,《以“送解督优”答好服务企业问卷》典型经验材料被湖南省“三送三解三优”行动工作专报采编。2023年金融工作暨“政银企合作”洽谈会上,促成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11家金融机构与鑫城锰业、恒飞生物等23家企业签约,贷款总额19.07亿元,我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但也要看到,营商环境满意度等指标仍排位全市后三。
2.主要问题。部门工作合力仍未形成,部分惠企政策难以及时兑现,致使一些企业对我区营商环境评价不高,特别是在获得信贷方面,各大金融系统协同配合力度不够,导致该重点任务指标在省里成绩很不理想。
3.下步打算。要重点抓好助企纾困解难、营商环境宣传、招商引资等工作,持续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送政策、优服务、解难题”行动,扎实推行“四定四化”机制,找准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加强与异地商会、协会及零陵籍在外创业人士的交流,积极参加“港洽周”、“沪洽周”、“进博会”和“湘博会”等,持续加大招引力度,为我区引进更多湘商企业。
四、“抓三资改革,比化解成效”方面
二季度,专项债券管理新增8.7亿元,位列全市第1;“三公”经费支付预警0笔,总体形势稳定;政府性融资担保排全市第3位;保交楼交房率达100%,位列全市第1。专项债券项目资金到位8.7亿元;盘活国有“三资”任务13项,综合效益16.91亿元。妥善处置盛大金禧、锦源金禧等涉众金融风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但也要看到,平台转型、化债任务完成进度、地方税收等3项指标仍排位全市后三。
主要问题在于,受宏观经济、疫情、减税降费、留抵退税政策等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可用财力缩减,用于化债的资金有限,隐性债务化解任务逐年累计,需要还本付息的债务较多。
下一步,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进一步提升融资额度,降低平台公司融资运营成本。制定“一债一策”方案,落实债务风险化解措施,做好“缓解危局、破解困境、化解风险”全过程债务风险防范。要持续推进财源建设“十大行动”,进一步抓好财源培植,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抓好土地出让、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收入等方式,增加可用财源,提高资金储备,有效应对债务风险,努力完成财源建设“十大行动”18.4亿的全年目标任务。
五、“抓隐患整治,比安全稳定”方面
二季度,我区安全事故同比实现“双下降”,区级领导带队督导安全生产工作169次,“打非治违”联合执法38次,报送重大隐患数量超过200个,成功组建80人规模的区级专业森林防灭火队伍。落实人员、工作、阵地、经费、责任、考核六个实体化。特别是,今年,区政府安排1500万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全区安全隐患治理和应急处置工作,为各专委会拨付5万元工作经费,给予考核经费15万元,助推专委会实体化运行,各专委会牵头单位调度情况位列全市第1,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也要看到,监管执法、十五条硬措施落实情况等2项指标排全市后三。
主要问题在于,区城管执法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区交警大队等相关责任单位重视不够,未严格落实十五条硬措施,监管执法“宽松软”,执法意识不强,检查多、执法少。
下一步,要加强工作针对性,督促指导指标落后部门补齐短板,严格监督执法,对查处的违规违法行为该处罚的处罚、该查封的查封,加快办案结案速率。积极与市局对接十五条硬措施落实情况,对标对表严格按要求抓好相关工作落实。区安委办要加强督查调度力度,坚持“一周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及时跟进了解工作动态,力争下阶段工作取得成效。
六、“抓民生实事,比惠民成效”方面
二季度,民生实事综合排名全市后三。14项量化指标中,6项指标排全市前三(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康复救助残疾儿童、推进城镇住宅小区居民“一户一表”改造接收、农村公路安防设施建设、普通国省道安防精细化提升、农村地区110千伏和35千伏电网供电能力提升),4项指标排全市后三(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空气质量优良率力争达到90%)。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两项指标因完成“双过半”目标,予以警示提醒。
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开创进取、迎头赶超的精神,在4月、5月项目进度完成较好的情况下,统筹谋划不够精细,信息归集整理不够详尽,信息分析不够精准,掌握不够全面,导致6月排名滞后。
下一步,要狠抓时序进度,对全区所有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督促各责任单位以“等不得、放不下”的紧迫感,提速增效推进落实。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全力补齐空气质量优良率力争达到90%以上和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短板。
来源:零陵区打好发展“六仗”办公室
编辑:郑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