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唐高翔)竹涧山泉响,梯田稻穗黄。闻鱼禾匿影,坼秆穗飘香。在永州市零陵区石岩头、珠山、大庆坪一带的乡间,有一种生长在稻田里的鲤鱼,因采食落水的禾花长大,鱼肉自带禾花清香,故称禾花鱼。此鱼刺少肉厚,骨软无腥,蛋白质丰富,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更曾是清代宫廷贡品。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记得儿时,乡亲们七犁七耙整好水田后(家乡田亩多靠“天河水”灌溉,为保墒情,须反复耕耙),便有广西全州黄沙河的鱼贩挑着鱼苗沿村叫卖:“卖鱼花啰!上好的鱼花!”那悠长的吆喝声在山谷间回荡,引得村民们纷纷提着木桶围拢而来。
鱼贩蹲在田埂边,用纱布小瓢从圆形木盆里舀起鱼苗。那些形似蝌蚪的鱼苗在盆中游弋,宛如满天星斗。竹筷轻拨间,数百尾鱼苗便跃入乡亲们的木桶,再被小心分放进各家的责任田里。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插秧时节,男女老少齐上阵,扯秧的、挑秧的、抛秧的,田畴间人影交错。新插的秧苗在微风中泛起绿浪,鱼苗在肥沃的水田中啃食虫菌,与禾苗共生长。待到稻花飘香时,原先蝌蚪般的鱼苗已长至两指宽,时而浮出水面啄食落花,闻人声便倏然潜底。
秋入清湘饱盐豉,禾花落尽鲤鱼肥。收割前夕,田水渐浅,正是捉鱼好时节。父亲带着我在稻丛间摸索,那些三指宽的鱼儿在掌心滑溜挣扎,常惹得我踉跄扑倒,满身泥浆也乐此不疲。丰收年景,一户能收六七十斤,除馈赠长辈外,多腌制成腊鱼仔。
鲜鱼佐以青椒紫苏烹煮,揭开锅盖时香气满屋;腊鱼仔用豆豉辣椒蒸制,金黄油亮令人垂涎。最难忘幼时耍赖讨鱼吃的趣事——母亲在灶膛煨一块干鱼,便能哄得我破涕为笑,就着鱼香扒下两碗米饭。
传说乾隆南巡至零陵,尝罢禾花鱼赞叹:“武昌鱼不及也!”遂钦定为贡品。如今离乡四十载,虽偶归故里,却总错过鱼汛。每忆及稻浪间追鱼的欢愉,灶台边飘散的鱼香,便恨不能重返童年,再捉一次稻香下的禾花鱼,再品一口地道的禾花鱼。
来源:零陵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唐高翔
编辑:郑炜